及早治療思覺失調
今期本欄將繼續講述思覺失調的成因,以及治療和預防方法。
與很多疾病相同,患者的情緒可以很明顯的影響着思覺失調發作。例如,由抑鬱症所引起的思覺失調發作會令患者有被害或自責的妄想或幻覺;而由躁狂症所引致的思覺失調病發則可形成嚴重的妄想。另一方面,壓力亦已知能引致或誘發思覺失調病發。此外,患者過往有心理創傷病歷,以及近期一些受壓的經驗,均可導致思覺失調的形成。
由生理性(非心理性)病因所引致的思覺失調與一些病理有關,如:(一) 神經紊亂,包括腦腫瘤、多發性硬化症、梅毒、阿爾茨海墨氏症及柏金遜症;(二) 電解質紊亂例如低鈣血症、低血糖、愛滋病及瘧疾。同時,多種精神活性物質(包括合法與非法)已被指可以引致、惡化及/或將服食者停留在思覺失調及/或紊亂狀態。有些藥物甚至可以引致或惡化思覺失調的症狀。
思覺失調的治療需視乎於成因和醫生的診斷(精神分裂、躁鬱症及/或興奮物質)而定。很多時思覺失調的第一線治療是採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有時甚至需要入院接受治療。
現時有更多的證據顯示,認知性行為療法及家庭療法均可有效控制思覺失調的症狀。當其他的治療都顯得無效時,電休克治療(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有時亦會被醫生採用,以減輕與抑鬱症相關的思覺失調症狀。
思覺失調是可以康復的,而患者大部份經治療後都可以復原,但復原的模式卻因人而異。目前,對思覺失調的早期介入是一個相對較新,且需建基於對病人的鑒定和治療的觀察的概念。早期介入能顯著地改善病人的長期治療效果。此方法主張於病情嚴重階段使用一種多元的方法,因為在此階段介入是最有效的,且能預防急性精神疾病有關的長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