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香港信報 14-11-2012

精神科=心理學?

很多朋友對精神科三個字十分抗拒,筆者決定與讀者掀開精神科的神秘面紗,探討精神科専科的專業及經常被誤解和忽視的問題。雖然精神科醫生和臨床心理學家同樣主攻心理健康,有很多交叉重疊之處,但鑑於學術訓練有別,兩者對問題的理解、評估及治療方案亦各有不同,而最明顯的分別是精神科醫生會處方藥物。

精神科醫生除了要接受醫學院的基本醫學訓練,還要完成專業培訓(如診斷性評估及精神藥物治療)跟相關臨床經驗,才會獲註冊專科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會在診斷後,為每位病人作最合適的治療及管理方案建議。當中或會包括處方藥物、心理治療、甚至兩者兼備。藥物能夠針對一系列廣泛的心理健康問題,包括各種焦慮症、情緒障礙及思覺失調。至於心理治療,或會由精神科醫生親自主理,亦可轉介到臨床心理學家尋求協助,他們會善用心理學方法,透過心理治療(特別是會談),從患者情緒、思想、行為、環境等各方面紓解問題。可見精神科醫生與臨床心理學家其實並無衝突,反而很多時兩者互相合作,雙管齊下以加快治療效果,令患者得到最全面的照顧。

最後,或因受近年電影娛樂事業影響,不少年青人對投身治療行業感到興趣。在策劃職業路向時可考慮以下數點:你是否有興趣助人進行心理治療、心理測驗及心理研究等工作?如是,你具有成為心理學家條件。另方面,如你對醫學及改善精神健康有興趣,精神病學可能是你最理想選擇。若不想在本科畢業後再投資五至八年光陰深造,我建議你考慮成為註冊社工或輔導員,經過培訓和一定經驗的累積,他們也有資格提供心理健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