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不要來
睡一個好覺可以讓人猶如「叉足電」,渾身是勁活力充沛過每一天。但現實卻是不少人每晚躺在床上眼光光,睡睡醒醒,又或整晚輾轉反側,一覺醒來甚至比睡前還要疲累。外國多項研究均指長期失眠會大大損害個人健康,但原來「瞓唔好」更可能是精神情緒出問題的警號。睡不好,一定要正視。
衞生署在2011年進行的調查顯示,多達兩成港人有睡眠問題,包括難以入睡、間歇性睡醒或無法維持睡眠,又或早醒後無法再入睡。以全港近八百萬人口計算,即多達一百六十萬人經常「無覺好瞓」。
四十多歲的Kathy是其中之一,她多年來一直受失眠問題困擾,每晚躺在床上久久也無法入睡,即使能夠睡著也十分「醒瞓」,少少的聲音或光線也是很有效的鬧鐘。她說,試過很多方法,例如坊間聲稱可以幫助睡眠的健康產品、運動、音樂治療等等,「可以試的都試過了」,結果依然經常「眼光光到天光,好想有人打暈我等我瞓到」。
直至後來,Kathy在朋友強烈勸喻下,半推半就去看精神科醫生,才知道是工作壓力導致失眠。她說:「醫生話我是壓力導致失眠。我經常一個月要飛幾次,不斷受時差影響,又因為要趕工而要通宵工作,但我覺得自己正常,不覺得是壓力。」
精神科專科醫生何美怡解釋,睡眠對人體十分重要,等於手提電話要叉電一樣,優質的睡眠可以幫人「叉足電」,恢復體力及精神,應付日間的挑戰。如果有睡眠障礙,包括難入睡、易醒或早醒等,可能令人精神萎靡不振,工作、學習或進行其他活動時也難以專注,表現自然比其他人遜色。
人出生就懂得睡,為何會失眠呢?何醫生稱,失眠的成因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生理性,即身體有病,如痛症或鼻塞,繼而影響到睡眠。第二是環境性,例如噪音、太冷或太熱的環境,都會影響睡眠。而第三種則是心理性,即由於心理或情緒等問題而導致失眠。
她說,很多失眠的求診病人,也不知道自己「瞓唔到」是由情緒問題所致,「只是持續睡不到,無法工作,所以才求醫」,但慢慢與其傾談便會發掘出失眠的主因,很多也是因為情緒受困。
事實上,失眠常見於情緒及精神疾病患者身上,因此失眠不是病,而是一個病徵,因此持續失眠有可能是反應心理精神健康出了問題,絕對不能置之不理。
何醫生表示,生理及環境引起的失眠比較易解決,治好身體的病、調整環境便有效,但由情緒問題引起的失眠就要從多方面入手,初期可能需要使用幫助睡眠的藥物,讓病人「瞓得番」,然後再加上情緒輔導及治療,有助病人從失眠中解脫。有些病人會怕安眠藥會上癮,新一代藥物的安全性較高,只要按醫生指示服用便能減低副作用出現的機會。
至於坊間很多聲稱有助入眠的方法,實際效用卻難定。何醫生解說,以飲酒為例,酒精可令人易入睡但卻會使人睡不穩及容易醒,睡眠質量會很差;而數綿羊不能令人悶極入睡,但就可以分散「要瞓覺」的壓力,所以有時會有效;至於飲奶就要視乎體質,有時可能會引起飽滯感更難入睡。
偶一為之的失眠,當然不是大問題,但持續失眠就一定不是小事,任何人因為失眠而令生活或工作受到影響,便需要求醫處理,找出問題的根源再對症下藥。
表:睡眠三解
- 在床上看書、打機、玩電話,玩到攰就很快入睡?
何醫生:打機玩電話會令腦部活躍,影響睡眠。睡床應只作睡覺用途,躺在床上15至20分鐘也無睡,便要起來,待有睡意才回到床上。
- 睡前做運動令身體疲累易入睡?
何醫生:睡前可做一些伸展動作,但帶氧運動有「醒神」作用,不應在睡前進行。
- 以前飲奶茶咖啡都一覺瞓到天花,現在可以繼續飲?
何醫生:年紀漸長身體對咖啡因的反應也會改變。如果本身睡眠質素不理想,宜盡量少攝取咖啡因。
Box:睡眠不足影響大
衞生署今年四月在《非傳病直擊》發表專題報告,指出失眠對成年人、青少年及兒童也有很大的影響。例如持續失眠會降低成年人日間的認知功能,如記憶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流行病學研究更顯示,睡眠不足或睡眠質素欠佳等失眠問題,可增加肥胖、代謝綜合症、心血管疾病、情緒失調、受傷等風險
報告又指年輕人有睡眠障礙,身體可能會出現與新陳代謝、內分泌及免疫力有關的問題,包括胰島素阻抗上升、葡萄糖耐量下降、交感神經系統被激活而出現心跳加速、血管收縮及血壓上升、壓力荷爾蒙水平上升,以及免疫功能下降和炎症指標上升等等。
至於成長中的兒童,缺乏優質睡眠帶來的影響便更大,包括可導致身形矮小、容易鬧情緒、出現攻擊性行為、脾氣暴躁和過度活躍,而兒童的認知發展及學習能力也可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