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失眠成因及影響

失眠與年齡是息息相關的,亦常見於長者身上,原因有以下幾點: 1. 睡眠習慣改變: 長者的生理時鐘往往是推前的,即是說他們較容易感到疲倦而需要早睡,同時亦較為早起。 但一般來說,長者所需的睡眠時數跟年青人一樣。 2. 活動習慣改變: 長者一般的體能運動或社交活動均較年青人弱,缺乏運動會影響睡眠質素。 3. 身體狀態改變: 患有長期痛症(如關節炎或背痛等)會令長者的情緒低落、感到焦慮及受壓,這會影響他們的睡眠狀態。另外,男性長者因良性前列腺肥大 …

失眠

你有失眠的困擾嗎?失眠是持續性功能失調令你難以入睡、難以保持睡眠狀態或同時出現兩者情況。失眠會令你感到疲累,使你要耗盡多倍力量才能完成整天的工作。 究竟要睡眠多久才足夠?這的確因人而異,但大部分成年人需要有7至8小時的睡眠時間。事實上,很多成年人都嘗過失眠,而有部分則是長期性的,這可能是原發性失眠或受到其他因素所致(如疾病或藥物)。 失眠可包括以下症狀: 入睡困難 半夜時容易醒 早醒 睡醒後未能恢復精力 日間感到疲乏或有睡意 易怒、沮喪或焦慮 精神、記 …

治療妄想症

上期談及治療妄想症的成效乃取決於治療方案。某些形式的輔助治療對於大部份妄想症患者是有幫助的。治療目的包括促進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並加強他們對疾病及治療的教育。在教育及社會層面上,可包括社會技能訓練(例如不在社交場合討論妄想的主題),並減少存在的危險因素,包括感覺障礙、隔離、壓力和突發性暴力。當患者出現妄想的情況時,若能提供實在指導和援助,是對患者是非常有幫助的。 而認知治療對某些患者是有用的。治療師會透過互動提問形式及實驗找出患者的問題所在,並用正確的信念及歸因取代。當與患者建立良好關係後 …

電子遊戲影響深遠

你家的孩子有否沉迷電子遊戲?時代進步的確令很多兒童及青少年沉醉於虛擬遊戲的世界,甚至會仿傚電子遊戲的暴力行為,當中更有些患者於現實生活中傷害他人。電子遊戲愈來愈暴力和血腥,我們必須關注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然而,這本身是一個「雞蛋與雞」的問題,到底是那些帶有暴力的電子遊戲會令年輕一代變得具侵略性和暴力?或是他們本性暴力才會沉迷於暴力的電子遊戲? 其實,電視遊戲或電子遊戲早於上世紀70年代面世,當時的遊戲十分簡單,例如「撞磚塊」,沒有暴力的問題存在。直至80年代遊戲的系統普及和開發,如任天堂、 …

妄想症2

上期談及妄想性的類別,今期將繼續講解它的誘因。 同其他思覺失調病一樣,妄想的成因尚待確定,有研究指出,它有可能與遺傳、生物學、環境或心理因素有關。 事實上,患有妄想症的病人,其家庭成員通常也曾出現妄想或精神分裂症狀,由此可見,因遺傳關係,妄想症通常會由父母遺傳給子女。 研究員亦同時研究腦部某些部位的異常發展或會令患者產生妄想症,如腦部控制認知與思想的部位發展有異,或會影響形成妄想的訊號。 最後,有證據指出,壓力會誘發妄想症,而酒精和濫用藥物也可令患者病發。其他誘因包括被孤 …

兒童精神問題

孩童期通常都被認為是無憂無慮的時候,但愈加繁重的學習壓力卻也可令他們患上情緒病。然而,年幼的小朋友未必懂得表達內心的感受,而十多歲的青少年則不願與父母師長傾吐心事,要察覺孩子的情緒困擾便要透視其日常行為。 陳太發現女兒近期睡得很差,間中會驚醒哭喊不停,有時則似乎輾轉良久後才能入睡,剛巧她看到有新聞報道指睡眠問題可能是兒童罹患精神病的徵兆,更令她憂心忡忡。 根據一項刊載於《SLEEP》醫學期刊的英國研究,持續發噩夢及有夜驚症等睡眠問題的幼童,日後較高機會出現精神病患。 精神科專科 …

什麼是妄想症

你認識妄想症嗎?妄想症患者會在日常生活中抱有一個或多個非異常性的妄想,如中毒、被追蹤、被愛、欺騙或患病,但沒有精神分裂的症狀。他們妄想的內容大多涉及誤解和與事實有所出入,然而患者卻深信不疑。現實中,所述的情況屬於失實或過度誇大。 在正常情況下,只要你不觸及患者的妄想題目,他們的言談是可信的,社交行為亦與正常人無異,這點跟其他有思覺失調的病患者所發生的妄想情況不同。有時候,患者的妄想行為會令生活被打亂。雖然妄想是很多常見的精神病徵狀,如精神分裂,但妄想症本身是相當罕見。它多發病於中年至晚年, …

虐待兒童與精神病的關係 (三)

上兩期談及虐待兒童的風險因素及受虐兒童可能患上的精神病,今期續談虐待兒童的預防工作。 兒童因受虐待而增加患上精神病的可能性程度不一而足,隨著不同的研究而轉變,難以測度,因為虐待方式可能多於一種,而且情況有很大的不同。有一項研究曾經指出受害人在童年受身體虐待,當中百分之四十是有機會在他們生命中的一些階段,被確診患有抑鬱症;而百分之三十的就有機會被確診患有破壞性行為障礙。在其他研究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受害人在童年受到身體及性虐待後,在他們的生命中出現創傷後心理壓力緊張症候群。 在童年受虐 …

虐待兒童與精神病的關係 (二)

上期談及虐待兒童的類別,今期我們會探討家庭中虐待兒童的風險因素及受虐兒童可能患上的精神病。 有些因素或情況可能增加兒童受虐待的風險,但不是所有擁有這些因素的家庭會持續虐待兒童。在一些經歷多重社會及財政問題的弱勢家庭當中,出現虐待及暴力的風險較高。同樣重要的,是要知道虐待也可能出現在不屬於這情況中的家庭。 虐待兒童的風險因素包括: - 父母或照顧者缺乏育兒技巧及知識; - 父母或照顧者的人際溝通技巧、應對技巧、自尊或自制能力差; - 青年或早年懷孕,缺乏支援; …

虐待兒童與精神病的關係 (一) – 虐待的類別

虐待及疏忽照顧兒童可能在多方面直接及間接影響個人的身體及精神健康。在身體發展的負面影響可能來自身體上的創傷及疏忽照顧。有資料顯示,於嬰兒及幼童時期發生虐待情況,對他們腦部的早期發育有負面影響,而且可以對個人在青年期及成年期造成深遠的影響。虐待及疏忽照顧產生的即時情緒反應,如孤獨、恐懼及無法信任別人,都可以轉化為終身影響,包括自尊低落、抑鬱,以及難以與人建立關係。 虐待有多類別? 身體虐待 - 身體傷害來自對待如拳打、毆打、腳踢、噬咬或燒傷。身體傷害可能出現於單一或重覆事件,嚴重程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