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Mega Life March 2013 (P.11)

問題: 妻子產後雖作息正常但卻經常精神不振,體重更明顯下降,這是產後抑鬱的先兆嗎?可以如何幫助她?   答案: 產後抑鬱症分三種,產後情緒低落是病情最輕的,常見於分娩後三至五天內出現,而百分之五十至六十的母親能在兩天自動痊癒。但這不代表可以輕視,因它有機會發展成更嚴重的產後抑鬱症。第二類的產後抑鬱症較常見,有15%的母親在分娩後的六至八個星期內發病。症狀包括悶悶不樂、無故哭泣、易發脾氣、焦慮、失眠、食欲不振、不能集中精神、處事猶豫不決,更甚者會過分擔憂嬰兒的健康,嚴重的會有 …

Oriental Daily 23 Dec 2012 ( A12 )

冇錢買樓 炒股損手 自怨自艾   港男壓力大引發情緒病   樓價高企,不少打工族大嘆收入儲極都唔夠畀首期,轉投股市「博一博」。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近年港人承受的經濟壓力,不遜於金融海嘯時期,因經濟及工作壓力引發情緒病個案中,以男士為主,由三十多歲打工族至五十多歲老闆級都有。如持續失眠、無法專注工作、失去信心等徵狀影響日常生活,並持續兩星期以上,便應求助。   四十一歲的王先生(化名)在航空業擔任經理級工作,事業愛情兩得意,三個月前 …

太陽報 23-01-2013

思覺失調妄想被迫害   精神出現錯亂、神志不清、語無倫次和不同程度的妄想,甚至會出現幻覺,都是思覺失調的徵狀。而思覺失調本身可說是精神病徵狀,假如出現這些行為,便需要特別留意,因為有些嚴重的精神病會引致思覺失調,他們有機會做出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不論生理或心理都遭受不良的影響。   神志有異常   經常聽到人說思覺失調,意思大概都是指該人行為失常、情感失調。精神科專科醫生何美怡指,思覺失調其實是一種精神病的病徵,是精神病類的通用術 …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20 Feb 2013

精神病者社區支援   現時由政府和非政府機構舉辦、專為精神病患者提供協助的社區服務有許多不同類型,醫療支援上,精神科普通門診及精神科日間醫院為精神病患者提供多樣性的評估、持續性護理和康復服務。病患者也可選私家精神科醫生跟進病況。其他醫療支援包括由醫院管理局精神科社康服務提供的社區護理,將醫院護理服務伸延至病者家中,使其可以在家居環境中康復。   社區復康服務宗旨是為精神病康復者提供協助,讓他們在其殘障情況下盡量發展體能、智能和社交能力,最終能重新融入社 …

Capital Feb 2013 (P.153)

壓力管理有法 適當的壓力能促使人變得上進勤奮、做事有動力。但反之,過分的壓力,不論是自身給予或外來的,都會令職場一族身心出現問題。加上每個人所能承受的壓力都不同,假如處理不當,便很可能患上於都市常見的情緒病。   香港精神科學院的數據顯示,約17%的港人有不同程度情緒問題。而情緒病的患者是不分年齡和性別的。以男士以言,最常見的成因是經濟及工作壓力所引致,而患者則由青年打工一族到逾50歲的管理或老闆階層都有。至於女士方面,情緒病則多由感情問題而起。有些女士因為產後要放棄 …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30 Jan 2013

精神病人與暴力行為(三)感受和看法   上期講解了一套專用的臨床暴力行為風險評估模型「優先跟進(簡稱PTU)系統」的運作和功能。今次和大家簡單地說一些我個人對香港臨床暴力行為風險評估和治理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我曾提及到,根據臨床資料所顯示,有暴力行為的精神病病人,佔總人數不足百分五,大部分病人是由於缺乏適當的治療所致,惟目前香港醫院管理局,就不同的「優先跟進」群組類別應採取的護理系統指引較為缺乏,我對此有以下的感受和看法。   …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香港信報 02-01-2013

精神病人與暴力行為 最近隨便翻開報章,都看到有關精神病病人使用暴力新聞。很多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瘋男斬死無辜鄰居、虐打家人等等畫面,更加深公眾對精神病病人誤解,以為他們全是有暴力傾向、危險的一群。曾有病人家屬向筆者查詢,將朝向接回家對家人及鄰舍會有影響嗎?會不會變相放枚計時炸彈在社區內?事實上並非所有精神病病人都會有暴力傾向,他們這些失常行為只是某種精神病病發時的表現。根據臨床資料顯示,有暴力行為精神病病患佔總人數不足5%,多數是因缺乏適當治療所致。 在所有精神科專業人士日常工作中,為精 …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香港信報 09-01-2013

精神病暴力行為(二)什麼是PFU? 上期提到,經過時代不斷進步和社會強烈要求,現有評估式遠比以前的優勝。現今世上已有很多不同的暴力行為風險的評估方式,並達到國際的標準。 在香港,我們有一套專用的召臨床暴力行為風險評估模型,稱為「優先跟進(簡稱PFU)系統」。此系統自1982以來便開始運作,作用是對一些會曾有暴力前科或存有暴力傾向的高危險精神科病人作記錄及進行緊密跟進。優先跟進系統會把精神科病人分為三個類別,分別是(1)非PFU(NPFU)、(2)PFU目標病人(PFU〔T〕)或(3) …

Sing Tao Daily 星島日報 23-12-2012

靠夫養家 分娩後易患情緒病 有女士分娩後,須留家照顧小孩,有感經濟不再獨立,須向丈夫「攤大手板」討生活費,致令情緒出現問題,體重急劇下跌。精神科專科醫生建議港人如出現失眠、食慾不振、情緒不穩等情況,應與身邊人傾訴,或向專業人士求助。 精神科專科醫生何美怡表示,曾有一名女病人在誕下嬰兒後,須辭工留家照料嬰兒,覺得自己向丈夫「攤大手板」討生活費「無用」,情緒因而出現問題,體重急劇下降,一個月清減十磅,亦不願理照顧嬰兒,後轉介至精神科醫生跟進。 除了家庭主婦,投資活動亦是一個壓力來源 …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香港信報 06-12-2012

鬆一鬆踢走壓力 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每位城市人好像變得更忙。無論工作、家庭、社交等各方面,也是一星期七天,每日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當整個社會都以急促步伐向前跑時,可想像加在我們身上的壓力有多大?是否應該停下來調整一下心理狀態? 壓力一詞總令人聯想到一系列的負面情緒:抑鬱、焦慮、憤怒、恐懼、感覺被淹沒.....其實壓力是日常生活一部分,或來自自我,或來自外界,但由於每人所能承受的壓力有異,因此反應都不一。事實上,適當壓力能鞭策我們成長:反之,過分壓力會令人身心出現問題。近來有多項醫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