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思——選擇性緘默症(二)

朋友美儀的三歲兒子樂樂,在家像開籠雀,但出外就變「鵪鶉」,不肯說話。暑期班連同上學,已經兩個月了,情況一直沒變。美儀緊張兒子,特別約了我吃晚餐,希望我給點意見。

「都是Covid惹的禍!」美儀似乎把一切都怪罪疫情:「如果沒有疫情,樂樂就會有正常的成長,會上Playgroup,之後上PN,閒時又可以帶他出街,見見親戚朋友,跟同齡的小朋友玩。整個二○二○年就在家中虛度……」其實樂樂的問題不一定是疫情引發的,但現在也先不忙追究,解決問題才是當務之急。

「七月的時候,我們為樂樂報暑期班。樂樂在家中十分活潑,常常張口說過不停,電視說甚麼他就跟着說,學習能力也令我們大人訝異,常常想:『他在甚麼地方學懂這句話?』但一進暑期班,老師跟他談天,他就表現得怯懦,只懂點頭、搖頭,至多是伸出手指把答案指出來,卻不肯說話。暑期班老師也請我們留意他的情況,但他回到家,又變得正常。」

接下來,樂樂正式入讀幼稚園,情況也沒有改善。「我最初以為他不喜歡那個暑期班或那些老師同學,但轉到幼稚園,也還是一樣。無論老師叫他答問題,還是同學撩他互動,他都不予回應。不,根據老師說,他不是不回應,而是不肯用說話回應,他會用肢體去回應老師和同學,而且老是低着頭,似乎過份害羞。」可能真的是過份害羞。我想起一種社交焦慮叫「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可能就是樂樂現在的情況。

何美怡

 

原文網址: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1008/20210917/947254/%E5%B0%88%E6%AC%84-VE%E6%80%9D-%E9%81%B8%E6%93%87%E6%80%A7%E7%B7%98%E9%BB%98%E7%97%87-%E4%BA%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