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香港信報 17-10-2012

三大範疇抗抑鬱
要治療抑鬱症,可分藥物、心理治療及社交三大範疇。對於輕度患有抑鬱症的病人,他們可能不需要任何藥物治療,只靠心理管理如認知行治療已經有效,其他的心理治療如壓力和情緒管理, 則可用於所有的抑鬱症患者。然而,有需要利用藥物的病人,精神科醫生會根據他們的抑鬱徵狀及嚴重程度,處方適量的抗抑鬱藥;現時有不同類型的抗抑鬱藥可供市民選擇,當中大部分藥物的副作用均屬輕微,但耐受性高,有些病人在精神科醫生的監督下六至九個月後,待他們的心理狀態進入穩定時,醫生便會為他們逐步減少藥物的份量甚至停藥。至於社交方面的管理,精神科醫生會協助患者適當地處理心理壓力的源頭,如工作與家庭有關問題等等。

就上期提及陳小姐個案,最終她亦同意及接受精神科治療。與她詳談後,陳小姐承認在最少十八個月以來一直都未能應付工作壓力,尤其因同事離職令她的工作量倍增。確診後,陳小姐開始服用抗抑鬱藥一個月,精神狀態逐漸有好轉;同時,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陳小姐學會了多種管理壓力的方法,以及如何有策略地應付她在工作上遇到的各種壓力問題。

專業人士都鼓勵她向上司反映,相討有關工作量和其他在職困擾問題。原來陳小姐上司一直都沒為意她的難處,未知原來她的工作量這麼沉重。經過仔細的商量後,陳小姐與她的上司最終達成協議,重新安排她的工作。在各方的支持下,不出三個月陳小姐的精神狀況有持續改善的迹象,她甚至覺得本來的我已經回來了!之後她繼續服用抗抑鬱藥半年,直至到精神科醫生開始慢慢減少份量至停藥,以及覆診約三個月,被醫生確定為精神狀態穩定及良好後,使不用再到專科檢查了。